1、苏轼的主要毛病是在诗里铺排古典成语,所以批评家嫌他“用事博”“见学矣然似绝无才”“事障”“如积薪”“窒积芜”“獭祭”,而袒护他的人就赞他对“故实小说”和“街谈巷语”,都能够“入手便用,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他批评过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这句话恰恰透露出他自己。

2、他自己,喜怒哀乐,不能自由,不愿自由,不敢自由,硬把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些天性压抑,闷死,另换上一些人造的东西,这样弄得长久了,自己也觉得自己不是“人”了,而成了“人”以上的另一种人的“人”勉强解释,就是孤家“寡人”之“人”这样的“人”,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远的是民众,是人性这样的人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