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淘宝图片空间协议步骤(从0到1构建用户画像实战流程避坑指南)

签署淘宝图片空间协议步骤(从0到1构建用户画像实战流程避坑指南)

admin 2025-09-17 自助起名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用户画像怎么做才靠谱?不是画几个标签那么简单。本文将从目标拆解、信息采集、结构设计到落地验证,一步步带你构建真正有用的用户画像。

从0到1构建用户画像:实战流程+避坑指南什么是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通过收集各种用户反馈、数据,并结合定性、定量等方式的调研分析之后,总结凝练出的一种标签化的目标用户模型。

这个用户模型,有名字、有故事、有痛点、有动机,非常像一个真实的用户。

不过用户画像本质是虚拟的,但必须要来源于真实数据。

通常一种用户画像代表一类用户,是这一类用户对应社会属性、消费习惯、群体特征、兴趣爱好等维度的“信息集合体”。

为什么要做用户画像?价值是什么?

用户画像这个词儿,一听觉得有点高大上,但实际作用非常接地气。

1. 精准定位目标用户

很多产品并不像微信一样,是全民产品,大部分都是有特定人群作为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就能很直观的表现出,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避免大而全的产品设计,凸显不出优势。

2. 指导产品设计和体验优化

明确了目标用户,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和优化。比如一款面向老年人的APP,就不能设计的字小按钮也小。

3. 内部建立共识

用户画像做得好,全公司上下都认可,能省去很多麻烦,比如需求评审、UI评审中,统一认知的用户画像,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整体的方向也会一致。

4. 精准运营和个性化推荐

一款产品很有可能有不止一种用户画像,不同细分类型的用户画像,是实现精细化运营的基础。淘宝的千人千面,以及现在各种信息流app的个性化推荐就是很好的例证。

用户画像由哪些要素构成?

用户画像的构成要素,你可以理解是各种维度的标签信息,下面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维度,在实际做用户画像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1. 基本属性(ta是谁?)

包括但是不限于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所在地域、婚姻状况等等这些人口统计学的基本信息 。

或者是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如职场新人、新手爸妈、企业老板、职场牛马等。

2. 行为特征和偏好(ta做了什么?ta喜欢什么?)

比如消费的频率、单价高低、价格敏感度;或者产品使用的活跃时间、功能使用偏好、访问路径、停留时长、内容浏览偏好、搜索词等等;

这些都可以归为用户的行为特征或者偏好。

3. 社交信息

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朋友、关注者、关注对象等社交关系。比如粉丝量多少,关注了多少博主,粉丝和博主的领域都是哪些?

4. 设备和技术使用

比如用户所使用的设备类型、操作系统、技术类型、平台类型、用的什么浏览器。

5. 时间和频率

用户使用时间的长短,什么时候使用,使用频率如何。

6. 情感和态度

用户在社交app中表达的情感态度,比如点赞?点踩?收藏?还是举报?

以及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7. 用户痛点(ta为什么要这么做?ta的需求痛点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第一、目标(Goals) ,用户希望通过使用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采取什么动作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用户想快速完成报销审批。

第二、动机(Motivation) ,让用户采取行动的内在或外在驱动力 。比如知乎上发文章能够获得大家的的认可,获取粉丝量是外在动机。

第三、痛点(Pain Points) ,用户在某种特定场景下面临的具体问题、挑战或者不便 ,并且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四、真实需求(Needs) ,伪需求和表面需求的对立面,也是用户未被满足的深层期望 。能够通过表象深究本质,也是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之一。

最经典的例子:用户说“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马”(Want),其真实需求是“更快地从A地到达B地”(Need)。

如何构建用户画像第一步:明确业务目标和范围

这是做用户画像之前,产品经理必须要做的事情,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构建用户画像?是为了提升转化率还是降低流失率?用户画像要用于什么业务场景?目标用户群体是谁?第二步:多维度数据收集整合

数据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定量数据,比如行为数据、交易数据、用户属性数据等等,这些在注重数据获取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现成的

另一种是定性数据,比如通过用户访谈、测试、现场观察、反馈投诉等方式获得到的一些数据,产品经理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深挖产品需求,更透彻的了解用户。

第三步:数据分析和用户分群

数据收集到之后,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完美贴合需求,比如会有一些无效的、杂乱的数据,产品经理需要处理这些数据,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再通过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结论,

这个时候,用户画像其实已经初具雏形了,通过数据分析大概的能看出来用户画像很多维度的信息。

第四步:信息标签化处理

这是将用户画像呈现出来的关键一步。

主要就是将以上收集分析之后的数据,和用户画像的维度做对应填充,

比如

基本信息:姓名、照片、人口统计学的那些属性;

目标或动机、痛点需求、行为偏好、情感态度等等。

以及通过数据分析之后得出的一些标签,比如流失风险高、购买力强、对促销敏感等和业务目标强相关的标签。

第五步:验证、应用、迭代

用户画像可不是搞出来就不用管了,搞出来用户画像只是完成了前半部分,最核心的在后半部分的验证、应用、迭代。

产出的用户画像,需要和真实的用户数据、用户表现再去做验证对比,看看用户画像是否准确,且具有代表性。比如可以通过A/B测试来验证。

然后就要落到实际的应用上,比如咱们上面提到的用于指导产品设计、精准营销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随着实际的情况,不断的动态更新用户画像中的标签信息,不断的验证—应用—迭代,形成循环。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 避免贪大求全

要从小处着手,可以选择好明确的业务问题或场景,针对性的输出用户画像,不要为了做而做。

2. 定性和定量结合

不要太迷信你看到的数据,更不能凭着几个用户访谈和调研就轻易的下结论。

用定量的数据发现规律(What),用定性研究来解释原因和动机(Why) ,深挖用户本质需求和痛点,二者相辅相成。

3. 让用户画像成为一潭活水

用户画像输出之后,可以给不同部门的成员都看一看,多方不断验证,最好能的得到大家的认可,达成共识,这样后续沟通起来也会方便很多。

同时不断关注新的用户数据,不断迭代更新用户画像。这样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形成信息茧房:光关注用户画像,而忽视了新的真实用户。

切记:用户画像要不断的“验证——应用——迭代”。

作者:向上的小霍,现任某厂AI产品经理,:向上的小霍。

本文由 @向上的小霍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签署淘宝图片空间协议步骤(从0到1构建用户画像实战流程避坑指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