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萧军简介是什么(1941年毛主席为什么要亲笔写信挽留青年作家萧军)

作家萧军简介是什么(1941年毛主席为什么要亲笔写信挽留青年作家萧军)

admin 2025-09-16 楚辞起名 2 次浏览 0个评论

1941年毛主席为什么要亲笔写信挽留青年作家萧军?

抗战爆发后,以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奠定文坛地位的著名作家萧军来到延安。但是在延安鲁艺任教的萧军因个性及观点问题,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有点紧张。他对一些文学观点和一些同事的做法不满,打算离开延安去重庆,继续从事革命文学活动。

1941年,在准备离开延安前,萧军从作家和党外人士的角度,给毛泽东接连写了两封信,直率地反映了延安文艺界以及党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流露出他不愉快的心情。他在信中还建议说:党要制定文艺政策,否则,许多问题争论不休,没有标准,是非难明。

8月2日,毛泽东经过一番慎思,拿起铅笔给萧军写了一封回信:“萧军同志:两次来示都阅悉,要的书已付上。我因过去同你少接触,缺乏了解,有些意见想同你说,又怕交浅言深,无益于你,反引起隔阂,故没有即说。延安有无数的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但我劝你同时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不要绝对地看问题,要有耐心,要注意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否则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故提议如上。如得你同意,愿同你再谈一回。敬问近好!毛泽东”

萧军看了毛泽东的信,立即赴约去见毛泽东。两人在窑洞里推心置腹交换了许多意见。萧军反映说,他与其他一些文艺界人士对某些观点的不同意见,不能在党报《解放日报》上发表,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

毛泽东爽朗一笑,点拨他说:“你不是编了一份《文艺月报》吗?《解放日报》不给你登,你不会登在《文艺月报》上吗?”

萧军经毛泽东一言点醒,心中多日来的不愉快一扫而空。他问道:“咱们党有文艺政策吗?”

“哪里有什么文艺政策。”毛泽东坦白地说:“现在正忙着打仗,种小米,还顾不上呢!”

萧军又提到了他的建议,说:“应当由党制定一个文艺政策,使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有所遵循,有所依据,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才能加强团结,有利于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

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倒是很赞赏,说:“你这个建议很好。你甭走了,帮我收集一下文艺界各方面的意见和情况,好吗?”

毛泽东如此真诚坦率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萧军,他答应继续留下来,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几天后,萧军将手中现有的一些材料和那一篇经毛泽东点拨已经发表在《文艺月报》上的批评文章,一并寄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也及时进行了答复。

第二年5月,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即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的讲话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政策和方针,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有任何指教或合作请致

微信:hhrryy789

微信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作家萧军简介是什么(1941年毛主席为什么要亲笔写信挽留青年作家萧军)》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