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爱书,家中也颇有几本藏书。偶有一天,翻开《声律启蒙》,发现其中寥寥数字,就是一个历史典故,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但旁边的注解,往往又极为简要,得其字意,却不得故事全貌。意犹未尽,只好翻阅其他书籍,寻找完整的版本,来满足自己的渴望。
“三尺剑,六钧弓”。这句话包含了两个典故,今天就先来讲讲“三尺剑”的故事。
一、《声律启蒙》的旁注
凡出版的《声律启蒙》,对三尺剑的旁注几乎都是这样:三尺剑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意思是说,刘邦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得到的天下,这乃是天命。
短短几十字,未能明白前因后果的我,搬来了《史记》,翻开了《高祖本纪》。
二、《史记》中的完整故事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十一年的秋天,淮南王黥布造反了,最终他的军队在洮水南北两路分别追击黥布的军队,都大破叛军,在鄱阳追上黥布而将其斩首。也就是在这场战争的间隙中,刘邦经过沛县,还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勐士兮守四方!”
但在攻打英布的过程中,高祖被流箭所射中,行军途中生病。病情严重,吕后迎接良医。医生进宫拜见,高祖询问医生,医生说:“病能够治好。”于是高祖谩骂医生说:“我以平民的身份手持三尺长剑夺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性命由上天注定,即使扁鹊重生,又能有什么用处!”高祖于是没有让医生治病,赏赐给他,让他走了。不久吕后问:“陛下百岁以后,萧相国也死了,让谁去接替他?”高祖说:“曹参可以。”又问其次,高祖说:“王陵可以。然而王陵有些鲁莽,陈平可以协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周勃沉稳而缺少文采,然而能够安定刘氏的人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做太尉。”吕后再问其次,高祖说:“这以后的事情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
不久后的四月,高祖在长乐宫去世。
读到这里,我不禁掩卷长叹,一代雄主原来是如此结局。《声律启蒙》中寥寥三字的背后,还藏着这样一个曲折的故事。
三、《史记》原文节选
《史记》
十一年,……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十一月,高祖自布军至长安。……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少戆:有些鲁莽。】,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
四、三尺剑不是刘邦的专属
再往后,更多的书籍告诉我,三尺剑,不是刘邦武器的专属。比如《笠翁对韵》里“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前半句,讲的就是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而读到《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太史慈在随孙权征战合肥时身中数箭,……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不由得为其心中的壮志嗟咨不已。
《三国演义》太史慈剧照
五、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我在想,剑是一种兵器,不具备最强杀伤力,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喜欢剑,还将其评为兵中君子。或许,剑除了是一种兵器之外,还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主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武器,也代表着为国家效力,抵御外敌的决心和信念吧。
六、最后的最后
附上20句三尺剑相关的诗句,以飨读者。
1.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出自唐代李频的《春日思归》
2.壮士不言三尺剑,谋臣休道一丸泥。出自唐代皮日休的《题潼关兰若》
3.三尺剑横双水岸,五丁冠顶百神宫。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4.两卷道经三尺剑,一条黎杖七弦琴。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5.背上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出自唐代吕岩的《绝句》
6.三万卷书三尺剑,男儿事业要伊周。出自宋代赵时韶的《贽管竹楼》
7.凭仗中三尺剑,扫平骄虏取封侯。出自宋代郑仅的《调笑转踏》
8.高皇手提三尺剑,蹙秦诛项一指摩。出自宋代何麟瑞的《天马歌》
9.我有黄金三尺剑,奸骨无痕古波艳。出自宋代钱易的《西游曲》
10.壁上风云三尺剑,林前龙虎一炉砂。出自宋代邢仙老的《诗赠晚学李君》
11.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我衣。出自唐代杜甫的《重经昭陵》
12.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出自唐代李贺的《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13.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出自唐代薛能的《升平词十首(乐府作升平乐)》
14.厘中三尺剑,天上少微星。出自唐代窦群的《草堂夜坐》
15.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出自唐代王的《咏汉高祖》
16.不劳三尺剑,已办一丸泥。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虞相挽词三首》
17.罢拈三尺剑,休弄一张弓。出自宋代释慧南的《偈二首》
18.沛丰三尺剑,抵掌收楚秦。出自宋代于石的《感兴五首》
19.腰插三尺剑,手开二石弓。自宋代邹登龙的《结客少年场》
20.风生三尺剑,梦逐五湖船。出自宋代戴复古的《次韵陈叔强见寄》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三尺剑六钧弓典故(声律启蒙里的典故一三尺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