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期满后的待遇(他大学毕业后)

支教期满后的待遇(他大学毕业后)

admin 2025-09-10 宝宝起名 7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2年1月,云南昭通彝良县一座山村小学,因为20头猪“火了”。

视频中,一个壮汉站在卡车上,一手拎着一只小猪仔,正准备发放给村里的人们。

老人和孩子们接到小猪后,个个喜笑颜开,乐得合不上嘴。

有的人准备了绳子,把小猪牵走了;

有的人拿着麻袋,把小猪背回了家;

有的人直接把小猪抱在怀里,一路小跑着回家。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村民们收到小猪时)

领猪的名额,只有20个。

这些小猪,是给学校里的“优秀学生”颁发的特殊奖品。

“实在,真是太实在了。”抱着小猪的大妈们,一个劲地夸赞发奖品的人。

发奖品的人,是云南昭通向阳小学的老师,在支教路上走了11年的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

他的名字,叫侯长亮。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从大山里来,又到大山里去

1986年,侯长亮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小山村。

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兄弟三人中,只让学习最好的侯长亮坚持上了学。

在那个小山村里,能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情,简直是“全村的希望”。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好不容易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大学生。

如今又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大山。

2011年上半年,还在上大四的侯长亮,无意中看到了全国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通知。

看到山村里的孩子没有书读,没知识没文化。

他们无法像自己一样了解到这个广阔的世界,甚至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走出那个弯弯绕绕,将人禁锢的大山。

他想到了自己初中未毕业,就出去打工贴补家用的哥哥。

如果哥哥当时能有机会继续读书,现在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光景了吧。

对一个山里娃来说,接受教育绝对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思来想去,犹豫再三,做出了一个决定:报名志愿者,去山区支教。

2011年的夏天,侯长亮从湖南文理学院的计算机专业顺利毕业。

这个时候,同学们都忙着投简历、面试、找工作。

而侯长亮正忙着收拾自己的锅碗瓢盆,准备开始一场为期两年的人生历练。

放着城市大好的工作不做,去做偏远的山区支教,怕不是脑子坏了吧?

面对这样质疑的声音,侯长亮却说:

“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的人生不应该只是找份好工作,赚到钱,买套好的房子,买辆好的车。

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总是缺点什么。”

于是,同年秋天,侯长亮便与两位同伴搭上了通往广西河池大石山区尤齐小学的列车。

从县城到尤齐村,需要坐整整5个小时的大巴。

侯长亮看着大巴车经过的山路,从平坦,到时而颠簸,再到全是石子路。

山路前行艰难,他的内心,同样也充满了忐忑。

到达学校后,当地的生存和教育条件,让侯长亮心酸不已。

广西的大石山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这里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这里也曾是全国最缺水的区域之一。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学校收集雨水的敞口池)

由于缺水,学校特意建了两个敞口池用来收集雨水。

因为一个池子靠近路边,受沙尘影响,水质呈黄色, 大家便戏称它为“王老吉”;

另一个池子靠近大树,经常会有绿叶漂浮,则被取名为“绿茶”。

虽然这两池子的水又脏又少,可一旦遇上旱季,这却是解决老师们饮水、洗漱问题的稀珍水源。

如此艰苦的条件,刚去的老师们并不能完全适应。

其中一个老师,曾因为用池子里的水洗澡而导致全身过敏。

后来,是把水烧开了再放凉使用,才解决了皮肤过敏的问题。

除了缺水,这里还因为气候原因,土地贫瘠。

但凡有点好土的地方,都被农民抢着种上了庄稼。

可是不管种什么庄稼,长出来的个头,都十分袖珍。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侯长亮拿着袖珍竹笋)

生活极其不便,还吃不饱,但这并没有吓退侯长亮

努力适应了环境后,他们开始了真正的任务——给孩子们上课。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条件虽然艰苦,却能让人“上瘾”

“今天我去了这么一个地方,在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一所学校......

整个学校就一间教室,全校就16位小学生......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是本地人,带领着16个孩子学习、生活。

今年,由于我们上一届的一名志愿者的努力,一些爱心人士赞助了这所学校。

墙壁通过粉刷,白了;课桌换新的了;黑板也好了......”

这是侯长亮在第一天了解到尤齐村小学的教学情况后,写下的日记。

他说,其实孩子们缺的不是教育硬件,而是教育本身。

于是,他和同行的老师,一起为孩子们设计了教学课程。

本来整所学校里,就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

他们来了以后,才给孩子们增设了体育、美术、音乐和道德法治等课程。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侯长亮给孩子们上课)

侯长亮做四年级的班主任,负责整个年级的所有课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刚开始教学,老师们的热情就被浇得一干二净。

侯长亮说:

“我不是教育专业,没有经验,学生基础也非常差,有的四年级学生,甚至要从10以内的加减法教起。”

但是,没有经验可以慢慢来。

最让他无奈的,是有些孩子根本无法来上学。

班上的学生,刚接手便少了5个。

为了掌握学生不来上课的真实情况,侯长亮开始了漫长的家访之路。

因为山路崎岖,每一次家访都是翻山越岭。

侯长亮回忆:

“其中有两次:一次来回七个多小时,没带粮食和水,家访回来时,自己累得摸着石头一步一步靠毅力走回来;

另一次家访回来时是中午,出着大太阳,水没有带足,自己差点中暑。

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听不懂普通话,交流起来非常困难,只得找学生做翻译。”

大部分的孩子辍学,都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家里希望孩子能够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侯长亮为此一遍又一遍地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去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

有一个学生的家里,侯长亮去了八次。

虽然过程辛苦,但是好在经过他的坚持劝说,有一半的学生又得以回到教室继续学习。

孩子们回来了,自己也该从一个“教育小白”进阶成为一名“全能老师”了。

班上学生的年龄跨度大,四年级还有十五六岁的学生。

侯长亮便因材施教,对于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会在课后一个个单独辅导。

没有作业本,自己给他们买;

字写得差,给他们买毛笔练字;

没三角板,依然自掏腰包买好;

没体育器材,就买了许多乒乓球、羽毛球等……

除了教书,侯长亮更注重的是育人。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侯长亮与学生们)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自信,侯长亮经常用一些礼物去鼓励认真努力的孩子。

他还告诉他们,一定要努力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平日里,侯长亮想尽办法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他会去县城上网,下载电影给学生看;

教学生唱歌,自己唱不好就用喇叭放,并鼓励孩子们上台表演;

晚上,他依旧和孩子们住在一起,所有人一起捣鼓相机,一起拍照……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侯长亮早已成为孩子们心中那个最亲最爱的“亮亮老师”。

而侯长亮,也早已爱上了这份月薪仅880元的工作。

两年的志愿期限,很快就到了。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

家里要盖新房了,哥哥和弟弟都拿出几万块钱交给父母。

可是侯长亮,一分钱也拿不出来。

2013年,在尤齐村小学的支教任务结束了。

侯长亮想,也许自己是应该回到城里挣些钱,孝敬父母了。

对于这两年的支教,侯长亮在日记中写道:

“这个学期的西部支教生涯结束有几天了,半年时间又不知不觉过去了......

回忆起这一年支教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自己来写点总结、体会吧。

只为了山区的教育,只为了山里的孩子,从来不求什么回报,自己全心全意来到大瑶山支教。

这一年里,竭尽全力,尽我所能教书育人。

我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

归期已至,满是不舍。

离开的大巴上,孩子们跟着车子,一路追着跑。

他们跟了很远很远,大声唱着“亮亮老师”教给他们的《再见》……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孩子们追着老师乘坐的大巴车奔跑)

直到孩子们都精疲力尽,才怔在原地,看着老师们坐上车远去。

此时的侯长亮,早已泣不成声,他趴在车窗上,挥手让孩子们回家。

离开广西后,侯长亮在深圳找了一份工作。

本应该全身心投入新工作的他,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离开了,尤齐村小学招到新老师了吗?孩子们怎么样了?

会不会自己一走,大家都辍学了……

工作了两个月,他没有一天心里是安静的,满满的都是对孩子们的思念。

思虑再三,侯长亮决定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继续回到学校教学。

这一待,便又是两年。

2015年,侯长亮的故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听说和看到。

经过媒体报道后,他被评为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

可是,突如其来的“成名”、太多的关注,却让侯长亮十分不自在。

考虑到经过自己四年的规划,学校的教育已经比较成熟。

于是,为了逃避社会的聚光灯,侯长亮仓惶而逃。

“出逃”的计划,被孩子们发现。

为了阻止“亮亮老师”的离开,孩子们偷拿了学校的门锁,甚至在他必经的山路上设下“陷阱”。

可是,这些小小的计谋还是没能留住“亮亮老师”。

最终,侯长亮与孩子们做了正式告别。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学生写给侯长亮的卡片)

这一次,孩子们没有哭,他们知道,还有其他地方,需要“亮亮老师”。

后来,侯长亮来到了贵州毕节的学校。

在这里,教师依然是“珍稀动物”。

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侯长亮上午在一所学校里上完课,就要骑上摩托车,马不停蹄地赶到十几公里外的另一所学校上课。

每天如此,风雨无阻。

渐渐地,政府越来越重视山村孩子的教育,给学校招聘到了七八位编制老师。

看到这样的变化,侯长亮想,是时候去往更需要自己的地方了。

于是,2017年,侯长亮又去了云南昭通向阳小学。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在奉献的路上,他也收获了爱情

曾经在2015年,侯长亮写下过一些关于支教生活的文章,发表在自己的QQ空间里。

一段时间后,他的文章被大量转发。

雷宇丹便是在这时,了解到了侯长亮。

当时正在读研的雷宇丹,也有一颗想为大山里的孩子做出一些贡献的心。

联系上侯长亮后,雷宇丹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但因为学业原因,她暂时无法长期支教。

有缘的是,两年后,正在侯长亮准备出发前往云南昭通的时候,他收到了雷宇丹的“辞职信”。

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她表示,自己可以加入到一线支教中了。

2017年7月,侯长亮与雷宇丹一起前往云南昭通,他们共同的事业之车开始起航。

在这趟列车上,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

侯长亮本以为,雷宇丹会吃不下山区的苦。

可令他意外的是,对于艰苦恶劣的条件,雷宇丹从未抱怨过半分。

对于孩子们,她更是尽心尽力地付出心血。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侯长亮、雷宇丹与学生们)

他们在支教生活中相互鼓励,相互肯定,相互依赖。

渐渐地,侯长亮发觉自己爱上了这个身上发着光的善良女孩。

自己的幸福要自己争取,侯长亮向雷老师表达了爱意。

而最好的爱情,就是双向奔赴。

他们成为了校园里的佳话。

有了彼此,生活里的辛苦,便也不辛苦了。

2018年,侯长亮发布一条短视频,再次让社会关注到了山村学校这片教育盲区。

因为学校里物资匮乏,一些爱心人士会给学校寄一些书籍等教学用品。

可是快递根本没法送到山上。

于是,侯长亮与雷宇丹就两个人共同下山,把这些书籍用具用背篓背回山上。

这是他们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从2017年下半年,一直背到2019年,直到两年后山里通了水泥路。

最多的一次,侯长亮背了80斤的书回到了学校。

而每一次上山回来,都要走3个小时的崎岖山路。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侯长亮背书上山)

侯长亮把自己背书的视频,发到了D音上。

很快,《人民日报》报道了他的故事。

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山区的教育,更多人来关心山区的孩子们。

他们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也收到了很多有关山区支教的咨询。

这些改变,让侯长亮和雷宇丹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感。

看到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条件都得到了改善,侯长亮这一次,终于该为自己的终身大事想一想了。

2020年,雷宇丹答应了侯长亮的求婚。

雷宇丹说:

“如果问我,为什么会选择他,那大概是因为我们相处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完全放松的。

我不必是一个乖乖女,我可以安静,也可以大大咧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总是在不断肯定我。”

没有仪式,没有婚宴,只是两个人简简单单地去民政局,拿到了那本可以将两人紧紧相连的红本子。

他们的结婚照,也选在了他们朝夕相处的学校里。

一套西装,一件婚纱,一群孩子,还有一大片爱。

这就是他们的婚纱照。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侯长亮与雷宇丹的结婚照)

为他们拍摄婚纱照的公益摄影师,也常年为山村里的人们免费拍摄全家福。

善良之地,皆是善人。

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太多的人。

他们对孩子们的爱,还在不断发散。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艰苦的日子里,他“长亮”照耀

在侯长亮的D音上,还会经常更新自己和妻子的支教日常:

从自己的老家去学校,从公交车到高铁再到面包车,要转7次车;

解答一些有关支教的问题;

拍摄一些家访的视频,等他们从学生家离开,家中的老人经常会追出来送给他们一些吃的;

被留在家里单独辅导的学生,可以尝到雷老师的好厨艺...

他们和村里的人们已经像亲人一样,他们把山里的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这里,已经是他们的家。

侯长亮说,希望自己可以像一根火柴,以微弱的光来照亮这片山。

他做到了,雷老师也做到了。

2022年,已经是侯长亮支教的第11年。

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更多的11年。

雷宇丹说,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投入所有精力去做一件事,真的值得钦佩。

并且,始终坚信自己做的事是很重要的。

他已经用他的力量,给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

以后的生活,也一定会如他所愿,越来越好。

作者:朱小鹿&一荟儿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他大学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月薪880元,他坚守11年,为啥?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支教期满后的待遇(他大学毕业后)》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