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908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陈先生今年刚退休,开始注重锻炼,听说“平板支撑”对核心肌群非常好,于是每天练上十几分钟。可没过两周,腰痛、肩酸、手腕麻了。他不解,明明照着网上的视频练,为什么反倒练出毛病?
其实,平板支撑是个“技术活”,不是谁趴上就能练对的动作。姿势不对,不仅白练,还可能伤身。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平板支撑的效果,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动作标准。
平板支撑之所以被健身圈和康复医学广泛采用,是因为它是少数可以同时激活腹部、背部、骨盆底肌和肩带肌群的自重训练动作。看似简单,但对身体的挑战并不小。它的好处包括:
增强核心稳定性:核心肌群就像身体的“中央枢纽”,它稳定了腰椎、骨盆,帮助我们完成日常动作。
改善姿态和平衡:核心肌无力常常导致驼背、骨盆前倾等问题。标准的平板支撑可以强化肌肉协调性,有助于提升身体控制力。
辅助康复训练:在康复医学中,标准的平板支撑常用于下背痛、脊柱侧弯等疾病的功能恢复。
但也正因为它涉及肌群广泛,姿势控制要求高,一旦做错,伤的也往往是最脆弱的部位:腰椎、肩关节、手腕关节等
很多人觉得“时间越久,效果越好”,但事实恰恰相反。如果姿势错误,哪怕练10分钟,也可能是在拉伤自己。临床上最常见的几个错误动作包括:
塌腰 —— 腰椎向下弯曲,腹部掉落,看起来像拱桥。这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的高危动作。抬臀 —— 臀部高高翘起,像是准备做瑜伽“下犬式”。看似省力,实则完全脱离了核心发力。耸肩 —— 颈部紧张、肩膀上提,不仅无效激活核心,还可能造成肩颈肌肉疲劳甚至神经卡压。低头或仰头 —— 颈椎姿势不正,容易诱发颈椎病或加重原有的肩颈问题。
错误姿势下的平板支撑,不仅无法刺激核心,还会让其他肌肉代偿发力,产生疲劳和损伤。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在其训练指南中明确指出:“低质量重复的动作训练,远不如高质量、短时间的标准训练有效。”
标准的平板支撑,其实只需掌握三个关键词:对线、收紧、稳定。
对线:身体呈一条直线。耳朵、肩膀、髋关节、膝盖、踝关节要在同一平面上。不要塌腰,不要抬臀。
收紧:腹部要主动用力,不是“撑着”,而是“锁住”。肚脐向脊柱方向内收,同时臀部夹紧,激发腹横肌和骨盆底肌群。
稳定:肩胛骨微微外展,避免耸肩。手肘在肩膀正下方,前臂自然贴地。颈部中立,眼睛看向地面。
有经验的康复师会用一句口诀来提醒患者:“夹臀收腹不塌腰,肩胛稳定眼看前。”
别被那些“撑5分钟不动如山”的视频误导,练得久不代表练得好。身体的目标是激活核心,而不是比拼耐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标准平板支撑坚持30秒到1分钟,足以达到训练目的。如果能稳定完成1分钟,建议做2-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到1分钟。
如果你是初学者,甚至可以从膝盖着地版的“简化平板支撑”开始,逐步过渡到标准动作。
如果你已经能轻松撑1分钟以上,建议停止“加时间”,而是增加动作难度,比如:增加不稳定支撑面(如瑜伽球)抬一只脚或一只手转为侧向支撑,激活侧腹肌群。“难度进阶”才是真正提升核心力量的关键,而不是一味地撑更久。
虽然平板支撑是经典训练动作,但并非人人适合。以下几类人群练前需谨慎:
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史的人:塌腰动作极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肩关节有慢性炎症或活动受限者:前臂支撑会加剧肩部负荷。
腕管综合征或腕部疼痛人群:虽然前臂支撑减少压力,但某些变式仍会影响腕部神经。
孕妇、产后恢复期女性:核心控制力不足,需专业指导下练习。
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建议在康复治疗师或运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替代训练,如死虫式、桥式等更适合的动作。
平板支撑不是耐力赛,更不是意志力游戏。动作标准、发力正确,哪怕只练30秒,也能起到有效激活核心、提升体态的作用。
如果你每天坚持错误姿势撑10分钟,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为腰椎、颈椎埋下隐患。在运动这件事上,质量远比时间重要。
下次练平板支撑时,不妨先放下秒表,拿起镜子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做对了。别再硬撑,撑得对,才是真的好。
参考文献:
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运动指南与基础训练原则》,2023年版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科学运动指南》,2022年
《核心肌群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与误区解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4年第6期
《平板支撑训练对核心稳定性影响的系统综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年第4期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平板支撑的标准动作(平板支撑别硬撑正确姿势坚持1分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