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题:先搞懂 “观察日记”≠“随便记”
2 个核心别跑偏:
✅ 对象要 “能变”:选会慢慢变化的事物!比如绿豆发芽、蒜苗生长、月亮圆缺(别选不会变的石头、摆件)。
✅ 格式要 “规范”:每篇都要有「日期 + 星期 + 天气」,比如 “10 月 21 日 星期一 晴”,结尾可以加自己的想法,这才叫 “日记”~
二、选材:3 个 “好观察” 对象,娃易上手
1. 植物类(最推荐!变化明显)
比如绿豆、蒜苗、百合花 —— 每天能看大小、颜色变化,还能摸、能闻,新手友好!像《绿豆成长记》,从 “硬邦邦的绿豆子” 到 “长 10 厘米的芽”,每天都有新发现~
2. 动物类(有趣但要耐心)
选好照顾的!比如蚕宝宝、蜗牛、小仓鼠 —— 观察它们吃什么、怎么动(别选太难养的宠物)。《破茧成蝶》里,从 “绿宝石似的蛹” 到 “翅膀湿漉漉的蝴蝶”,记录蜕变超有成就感~
3. 自然现象类(不用动手养)
比如月亮圆缺、云朵变化、下雨过程 —— 每天固定时间看就行。《奇妙的观月》里,从 “弓似的蛾眉月” 到 “白玉盘似的满月”,还能查资料搞懂 “潮汐锁定”,又学又写~
三、写法:4 招让观察日记 “有料又生动”
1. 记变化:3 个方法不笼统
加数据:“蒜苗昨天 5 厘米,今天最高 15 厘米,像小竹林”,用数字说话,变化超直观~
用 “变化词”:“云朵慢慢聚起来,颜色变灰,雨滴从‘一滴’到‘密密麻麻’”,“慢慢”“越来越” 帮娃理清过程~
前后对比:“猕猴桃刚买时硬得像石头,5 天后软乎乎,闻着有青草香”,反差感超明显~
2. 多感官:写得 “能看能闻能摸”
别只写 “好看”!调动五感:
看:“百合花苞从绿变白,像要撑开的小雨伞”
闻:“桂花盛开时,整个小区都是甜甜的香”
摸:“蝴蝶刚破茧时,翅膀软乎乎的,像薄纱”
像《哦,香桂》里写桂花:“花瓣滑滑的,一捏像要出水,拉一下树枝,甜香扑鼻”,读者都像闻到了~
3. 加想法:别只 “记事实”
每篇结尾加 1 句感受 / 疑问:
惊喜:“绿豆终于发芽了!白白的芽像小逗号,太可爱了~”
疑惑:“月亮怎么半夜才出来?查资料才知道残月子夜后升起”
成就感:“我种的蒜苗长 20 厘米了,好像看到‘蒜苗炒牛肉’啦!”,有感情才不像 “说明书”~
4. 用修辞:文字瞬间 “活起来”
比喻:“蒜苗叶子像小扇子,风一吹轻轻摇”
拟人:“绿豆芽‘甩’掉豆皮,像小胖子伸懒腰”
简单修辞用起来,普通句子也变有趣~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观察日记格式(一起备课📝观察日记这么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