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什么多?
人多、设备多、列车多
还有一样东西大家经常见到
那就是“铁马”
(俗称“栏杆儿”)
“地铁站摆那么多栏杆儿做啥?”
“而且为啥它们长得不一样,这是为啥?”
铁铁来科普了
1
“栏杆儿”学名“铁马护栏”
简称“铁马”
名词解释
铁马护栏是在车站客运组织中隔离人群、规范秩序,起到安全隔离及警示作用的一种护栏,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对客流起到分散疏导。
在调度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
全线网各条线路
各个车站平稳有序运作
但由于运载能力有限
当车站客流达到一定程度时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
这时候就需要对客流进行管控
这和地面交通堵时需要
交警人员管控疏导一个道理~
对于车站而言
管控客流时需要用到的“得力助手”
就是铁马
工作人员会根据乘客进出站走向
摆放不同阵型或区域控制客流
没有铁马时
容易形成客流拥挤堆积
有了铁马
便可进行间隔和分流
有效避免客流交叉冲突
温馨提示
车站在摆放铁马时,一般会同时摆放告示引导乘客进站,出行的时候可以根据工作人员指引或告示指引有序乘车~
2
“铁马”也有很多种类
铁马并非都是同一款式
根据结构不同
功能不同
有不同的分类
轻型铁马
估算重量在5KG左右
日常堆放在乘客较少的
公共区空余地方
其优点就是方便搬运
遇突发性大客流
能及时派上用场
主打一个“灵活”
重型铁马
长得和轻型铁马差不多
估算重量在30KG左右
常摆放在常态化大客流
固定使用地点
其优点是在大客流情况下
不易被人群推开
强化安全隔离作用
主打一个“重”
伸缩铁马
又要细分为两种
一种是可以移动
可以通过拉开伸展长度
还有一种形似“压缩弹簧”
一整条估算重量在35KG左右
伸缩铁马在大客流模式下
常摆放在绕行区域的出入口位置
若客流增大
及时拉开铁马
可以有效进行客流卡控
主打一个“高效”
平时出行还真没注意
一个小小的铁马还有这么多细节!
3
“铁马”摆放也有标准
铁马摆在那里
是不是就可以一直这么摆?
什么时候“加马”
什么时候“减马”
需要配合车站三级客流控制
一起进行
什么时候“加马”
1
第一级 楼扶梯、付费区
当站台上客流较多时,需要减缓进入站台的客流速度,工作人员首先会在楼扶梯、付费区摆放铁马,让站厅的乘客绕行分批进入站台。
2
第二级 进站闸机口
当站台客流已经逐步堆积到站厅时,铁马摆放就需要再升一级,在进站闸机口进行“加马”,进一步减缓进入付费区的速度。
3
第三级 出入口
若站内客流在经过前两级管控还是没有缓解,那“加马”行动再“+1”,在出入口用铁马摆放绕行,缓解客流进站速度或分批放行乘客进站。
什么时候“减马”
当早晚高峰、节假日、大型赛事等集中性大客流阶段过去,车站就开始了“减马”行动。
此前,成都地铁结合当前线网运营客流变化及各个车站客流实际情况,按照全日(24小时)、高峰时段、清客作业时段、施工封闭时段等不同时段的不同运营需要,制定铁马设置总体原则和优化方案。
不同地铁站采取不同优化方案,通过直接撤除铁马(全天不设置)、调减铁马长度、分时设置铁马、规范公共区备用铁马摆放等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形成规范和标准,优化乘客走行路径和通行空间。
小小的铁马
没想到还有这样大的作用
从各式各样的铁马也可以看出
成都地铁在运营组织方面的诸多思考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
都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出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铁马是什么东西(成都地铁的铁马是什么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