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刚发,你是不是盯着手机里的学号排名翻来覆去看,想开口问孩子又怕戳到他的情绪?其实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别让焦虑先冲昏了头,咱们得先接住孩子的情绪。
有次我去接孩子放学,看见楼下妈妈指着孩子的试卷骂:“你怎么这么笨,人家都考100你才考85!”孩子低着头,眼泪吧嗒吧嗒掉。其实咱们都忘了,考试不是给孩子贴标签,是帮他找“没学牢的地方”——就像衣服破了个洞,得先找到洞在哪里,再补起来,不是骂孩子“你怎么穿破衣服”。
那怎么找“漏洞”?别急着问分数,先和孩子一起翻试卷。比如语文阅读理解错了,问他:“这题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数学计算题错了,说:“咱们再算一遍,是不是哪里算错了?”英语作文扣分多,问:“你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有没有更好的句子?”把“指责”换成“好奇”,孩子才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
我同事家孩子上次数学考了70,她没骂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做了个“错题地图”:把错的题标在课本对应的章节里,比如有理数混合运算错了,就标在“第一章第三节”,然后每天放学回家,先做3道这部分的题。结果这次月考,孩子数学考了92,高兴得蹦起来说:“妈妈,我知道怎么补漏洞了!”
还有,错题本不是“抄题机器”,要让它变成“进步手册”。比如孩子错了一道物理题,要在错题本上写三行:第一行“错因”——没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第二行“解决办法”——每天早上背5遍公式,做2道相关题目;第三行“下次要注意”——做题前先写公式。这样孩子再看错题本,不是觉得“我又错了”,而是“我知道怎么改了”。
别拿孩子和别人比,这是最伤孩子的。比如你说“你看李四考了100,你怎么才考90”,孩子会想“我再努力也不如李四”。换成“你上次这部分错了4题,这次只错2题,进步了!”孩子会觉得“我努力了,爸妈看得见”。就像我家孩子上次英语考了80,我和他说:“你听力部分比上次多对了3题,真棒!咱们再练练听力,下次肯定能更好。”他居然主动说:“妈妈,明天早上我要听英语听力。”
要是孩子考得好,也别只说“你真聪明”,要夸“你努力的样子”。比如“你这次数学考100,是因为每天放学都做5道应用题,坚持了一个月,真棒!”这样孩子会觉得“不是我聪明,是我努力了才会好”,下次会更愿意努力。要是只夸“聪明”,孩子会想“要是下次考不好,就是我不聪明了”,反而会害怕失败。
当孩子说“我不想学了”的时候,别骂他“你怎么这么懒”,要问他“是不是遇到困难了?咱们一起解决”。比如孩子说“数学太难了,我学不会”,你可以说:“咱们找老师问一下,或者找同学教你,实在不行妈妈和你一起学。”让孩子觉得“不管我遇到什么问题,爸妈都会和我一起面对”,他才不会轻易放弃。
其实最关键的,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说:“考试是帮你找没学牢的地方,这样你才能把知识学扎实,以后上初中、高中才不会吃力。”而不是“你考不好,我脸上没光”。当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自己”,他才会主动去努力,而不是为了“让爸妈满意”。
今晚下班回家,不妨试试这样做:把手机放下,坐在孩子旁边,说:“宝贝,咱们一起看看试卷吧,我想知道你这次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妈妈帮忙。”哪怕孩子一开始不愿意,也别急,慢慢来。你要让他知道,不管分数多少,你都会和他站在一起,一起解决问题。毕竟,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对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考试过后的心情说说(考试成绩出来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