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都在找寻工作中,不断投简历、聊意向、电话沟通及面试,这些仿佛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也在这过程中得到一份深刻体会:一份好简历,是一块好的敲门砖。
我记得2011年也曾自己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后来藏哪也不太记得了,反正现在找不到了。
关于如何制作简历这件事,我清晰记得是关于给在校即将毕业的同学做职业规划课程,其中就要一篇做好简历等于用于一块职场好的敲门砖。
我结合这段时间找工作以来的总结,确实如此,也在此整理处理,和大家一起共勉:
一、简历一企一做,不建议同一模板走“天下”:这里我是把自己基本信息、工作经历、项目经历和个人自评整合为4大板块,在找寻到对应心仪企业时,不着急用网上的简历模板投递。我的做法是先研究企业发出的岗位信息,尤其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
1、岗位职责是说岗位需要做的事情,放在前列的占比肯定是最大,且最为被企业所看重。
2、任职要求这是对人选要求的画像,排在前列的通常也是企业最为看重的。
结合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整理出来的要求,我就知道企业关键要什么,并把关键要什么列为清单,在根据清单整理我的简历,在工作经历和项目板块,可以进行凸显性的对症下药。比如:提升人效一点,根据自己做过的项目或工作选出匹配人效的工作和项目,并尽量以量化呈现出来。这样企业一看就能吸引住。
二、简历中,项目工作案例一定要突出:项目往往是企业某一时期某一节点进行的关键工作,这能给企业能关注到你原来工作的核心,而且项目性它有代表性,体现出PDCA的闭环管理,对于企业甄选人才能够起到一个小范围可考察的小空间,这样的可操作性的考察是大多企业都希望看到到。所以,我会通常根据企业关注的点,整理出自己过往的项目案例,有计划-过程-结果-复盘的闭环管理。
三、简历中个人评价/自评往往最容易被忽视,也最不应该被忽视:在没有电话/面试之前,HR或企业方都是通过简历进行甄选人选,简历中个人评价/自我评价很多人容易忽视,甚至略过不写。其实这部分被忽视是不应该的。我们都知道,面试甄选都是基于“冰山模型”下进行的人选甄选的各种工具和方式方法,并以此进行人选甄别和岗位匹配。在”冰山模型“中,冰山以上是显性因子,而冰山以下则是隐性因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内和内因。往往内因才是起到决定作用的能力,而很多企业或HR会通过人选简历中的个人评价/自评进行初步评估人选的性格/动机/目标/思维等,这就必须引起我的重视。当然,在简历中写个人评价/自评是要基于现实,不能脱离实际,比如你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你不能写成热情外放……。在这里,我对于简历中的自我评价/自评描述往往会结合自身和企业对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来整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企业简介/企业官网都能找到,结合自身优化体现来写。比如,我属于推理思维比较明显,通常在个人评价/自我评价中文字逻辑要凸显出,企业核心价值观凸现责任,而我本身也是责任心强的人,这里我也会把责任感强这点给突出……。
有针对性的制作和投递,往往能吸引住企业HR的找寻目光,也能往往能使你的简历在众多简历脱颖而出。
这是我个人对自己这段找工作以来的心得总结,并做分享,以资共勉。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简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示例(一份好简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