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首开环境公益诉讼座谈交流
解析环保公益诉讼
(图文无关)
近日,柳城县检察院一行6人到柳城县环保局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问题研讨交流。
座谈会上,县检察院首先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意义和范围进行了讲解。其次双方就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机制、处罚执行、线索提供、案件协查和建立行政执法与民事行政检察衔接机制及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深入交换意见。
未来,柳城县环保局将对今年以来难以落实整改的环境违法案件进行筛选,加强与县检察院的协作,尝试通过环境公益诉讼解决久拖未决的案件;同时也将携手做好环境公益诉讼的宣传。
环境公益诉讼是什么意思?
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即将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是什么?其资格是如何规定的?
【诉讼主体】:根据司法解释,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可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根据环保法规定,社会组织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需满足的基本条件包括: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最高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上述条件。其中,“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指“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不设区的地级市,直辖市的区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是指“社会组织章程确定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且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无违法记录”是指“社会组织在提起诉讼前5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受过行政、刑事处罚”。
环境公益诉讼分类
1、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当损害环境的行为是个人、法人或社会团体做出时,针对这类主体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2、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当损害环境的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出时,针对这类主体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特点
1、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具有特殊性。环境公益诉讼的发起者不一定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者包括社会成员,如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成员,既可以是直接的受害人,也可以是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
2、环境公益诉讼目的具有特殊性。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具体来说,是为了保护国家环境利益、社会环境利益、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环境利益,追求社会公正、公平,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3、环境公益诉讼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同时兼具补救功能。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及最终裁决并不要求一定有损害事实发生,只要能根据有关情况合理判断出可能使社会公益受到侵害,即可提起诉讼,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环境公益诉讼诉讼对象特殊。环境公益诉讼可以是针对民事主体,也可以是针对行政主体。一般民事主体是指由于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破坏或损害即可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而在行政主体而言,行政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在个体利益的驱动下也往往未履行其法定职责,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1、是对公民参与国家管理进行司法救济的需要;
2、是保护公共利益的现实要求;
3、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是法制化的必然产物。
END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民政部门是干嘛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