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读明朝那些事儿方知看过王朝起落)

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读明朝那些事儿方知看过王朝起落)

admin 2025-09-09 测名打分 7 次浏览 0个评论

2006年,一个叫石悦的历史爱好者,对着满架晦涩的史书犯了难——明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怎么一写成书就变得枯燥难懂?带着这份遗憾,他跑到寺庙求签定下心绪,取了“当年明月”的笔名,决定用通俗的语言,把明朝的故事讲给普通人听。

读《明朝那些事儿》方知:看过王朝起落,就不会被眼前琐事困住

他在网上发布的第一篇帖子,以朱元璋的生平为起点,标题就叫《明朝那些事儿》。没想到,这篇跳出传统史学框架的文字,一上线就火了:没有堆砌的史料,没有生硬的术语,朱元璋的底层挣扎、朱棣的雄才大略、于谦的孤勇悲壮,都被写得鲜活立体,时而让人会心一笑,时而让人热血沸腾,又时而让人红了眼眶。

短短两个月,这篇“不一样的明史”收获了千万阅读量,百万读者追着更新。后来成书出版,更是创下了一连串惊人纪录:稳居全国十大畅销书榜首、入选中小学生必读好书名单、3年销量突破1000万册、版税收入超4100万……即便过了十几年,它依然是无数人“爱上历史”的启蒙读物。

当年明月曾说:“很多人读历史只看到事件,我却看到了背后的人——他们的痛苦、挣扎、遗憾,都是真实的人生。”翻开《明朝那些事儿》才发现,那些被史书简化的帝王将相、朝堂博弈,褪去“历史光环”后,不过是人性的真实写照,是“盛极必衰”的规律轮回。

读《明朝那些事儿》方知:看过王朝起落,就不会被眼前琐事困住

百年王朝:从宏图霸业到尘埃落定

书里开篇,当年明月用一份诙谐的“简历”,让朱元璋的形象瞬间立了起来:

“姓名:朱元璋,别名朱重八;学历:无文凭,全靠自学;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贫农(三代以上);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这个出身底层的农家子弟,早年放过牛、讨过饭、当过和尚,家人全因饥荒和瘟疫离世。走投无路之下,他加入起义军,从最底层的小兵做起,一边在战场上拼杀,一边挤时间读书学谋略。十几年间,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眼光,在群雄混战中脱颖而出,削平陈友谅、张士诚等对手,打败元军,最终在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

坐上皇位后,朱元璋没耽于享乐:一边铁腕整治官场,严惩贪官污吏,哪怕亲侄子犯错也绝不姑息;一边减轻农商贩税,给无依无靠的百姓发粮食,给八十岁以上老人发养老补贴。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初年社会稳定,农业恢复,百姓逐渐过上了安稳日子。

朱元璋之后,明成祖朱棣更是把明朝推向鼎盛:他五次北征蒙古,平定安南,六十五岁还亲自带兵出征;派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中外交流通道;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汇集古今典籍,缔造了“永乐盛世”。后来的“仁宣之治”“弘治中兴”,也让明朝的繁荣延续了百余年。

读《明朝那些事儿》方知:看过王朝起落,就不会被眼前琐事困住

可再强盛的王朝,也逃不过“盛极必衰”的规律。瓦剌入侵引发“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尽失;倭寇袭扰东南沿海,朝鲜保卫战耗空国力;朝堂上,文官党争不断,宦官擅权乱政,乌烟瘴气的内斗耗尽了王朝的元气。再加上接连的极寒天气和旱灾,粮食歉收、人口锐减,百姓纷纷起义,外敌趁机入侵。

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延续276年的明朝彻底落幕。当年明月在书里感慨:“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到最后不过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百年的荣耀与辉煌,终究抵不过时间的冲刷,化为史书上的几行文字。

这时才明白,我们眼前纠结的琐事、在意的得失,放到“历史长河”里看,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浪花。命运的齿轮不停转动,再大的烦恼、再深的遗憾,终会被岁月抚平。

权贵与名臣:再厉害的人,也躲不过岁月掩埋

很多人说,明朝的覆灭,源于无休止的内部纷争。朱元璋设立的五军、六部、内阁,本是为了分权制衡,却渐渐成了党争的“战场”;宦官被重用后,又与文官集团互相倾轧,朝堂成了“权力游戏”的舞台。

在这场“游戏”里,有人心怀天下,却落得悲惨结局: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凭一己之力剿灭南赣山匪、平定宁王叛乱,可因不愿卷入党争,始终被排挤,57岁就病逝于任上,生前未获应有的封赏;“千古一相”张居正,扶持年幼的万历皇帝理政,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减轻百姓负担,却因操劳过度病逝,死后第四天就被政敌弹劾,家产被抄,谥号被夺;“大明第一功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保卫北京,可明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的罪名把他处死,百姓哭着为他送行,却改变不了他的命运。

也有人权倾朝野,最终身败名裂:首辅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贪赃枉法,富可敌国,可最终被削职抄家,病死在流放路上;宦官魏忠贤被称为“九千岁”,百官争相巴结,可崇祯帝即位后,他被革职流放,最终自缢身亡,家产被没收。

还有那些坚守正义的小人物:王艮不愿向叛军低头,以死殉国;杨继盛冒死弹劾严嵩,被打入大牢折磨致死。他们在历史上没留下太多痕迹,却用生命守住了初心。

可无论功绩多显赫、权力多滔天,最终都成了“历史的尘埃”。就像当年明月写的:“一页纸翻过去,就是无数人的一辈子。”年轻时总纠结得失成败,看过这些故事才懂,再风光的得意、再沉重的失意,放到时间维度里,都只是短暂的一瞬。

平凡人生:用喜欢的方式活,就是最大的精彩

全书最让人意外的是,在讲完帝王将相的故事后,当年明月把压轴的位置,留给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徐霞客。

万历十五年,徐霞客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普通家庭。在那个“唯有读书科考才能出人头地”的时代,他却讨厌科举,不恋功名,只喜欢游山玩水。家人反对,旁人嘲笑他“不务正业”,他却毫不在意,定下计划:一年只休息一次,其余时间都用来游历天下。

他家境普通,出游时从不带随从,穿着布衣草鞋,背着简单的行囊就出发。路上三次遇到强盗,财物被抢光;时常风餐露宿,甚至断粮好几天,差点饿死在山里。可这些磨难,都没让他停下脚步。50岁那年,他从广西走到西双版纳,又翻越昆仑山进入藏区,把西南的山川地貌看了个遍。

回来后不久,徐霞客就因劳累过度病倒,很快去世。他一辈子没当过大官,没创下过“功绩”,唯一留下的,是几十万字的游历笔记。可就是这些笔记,详细记载了各地的地理、水利、地貌,后来被编成《徐霞客游记》,翻译成几十种语言流传世界,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

当年明月在书的最后,给出了把徐霞客压轴的原因:“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都比不上一件事——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是啊,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的舞台,更是无数普通人的总和。我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出身、过人的才华,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人物”,但只要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守住内心的热爱,就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读史明智:格局大了,琐事就小了

当年明月在采访里说:“我写历史,不是为了讲故事,是想让大家看到,所有的挣扎、所有的追求,到最后都会被时间冲淡。”

读《明朝那些事儿》方知:看过王朝起落,就不会被眼前琐事困住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过程,就像站在“历史的高处”看人生:看朱元璋从底层逆袭,才知“困境不是终点”;看明朝从盛到衰,才懂“得失都是常态”;看徐霞客坚守热爱,才明白“平凡也能伟大”。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烦心事:工作不顺、生活琐碎、人际关系复杂。可当你看过“百年王朝兴衰”“千人人生起落”,就会发现,眼前的烦恼不过是“一时的困扰”,没必要困在里面沉沦。

就像书里说的,“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以过”。生命只有一次,与其纠结琐事,不如放大格局,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上——读一本好书,走一段想走的路,爱一个想爱的人。

点个赞吧,愿我们都能从历史里汲取力量,少些纠结苦闷,多些豁达洒脱,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读明朝那些事儿方知看过王朝起落)》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