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雅典城郊创立学园,门口挂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的牌子,却在其中探讨着超越几何的智慧——关于理想国、关于理念世界、关于灵魂不朽的深刻思考。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在雅典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是改革家梭伦的后裔,父亲的家谱可以追溯到古雅典王卡德鲁斯。出身名门的他自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早年喜爱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并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
20岁时,柏拉图拜苏格拉底为师,随之学习十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这件事给柏拉图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他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从此离开雅典,开始长达十多年的游历生涯。
01 思想渊源,哲学家成长之路

柏拉图的思想形成深受苏格拉底影响。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强调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教导人们过道德的生活。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但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他游历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在游历过程中,柏拉图接触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等不同思想流派,丰富了自己的哲学视野。
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正是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时期。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体繁荣的景象已经不再,这促使柏拉图思考什么才是理想的国家形式。
02 理念世界,哲学体系的核心
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认为存在两个世界: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不完善的、暂时的,而理念世界则是完善、真实、永恒的。
他以美为例解释这种关系:世间有许多美的事物,但当人们判断某物是否美时,心中必然已有一个美的原型。这个美的原型来源于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
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同样地,有了桌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样的桌子,有了房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样的房子。
03 理想国家,哲学王的治理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涉及他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提出了哲学家治国的政治观。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由三个等级组成: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以及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
他形象地比喻说,这三个等级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各等级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

柏拉图强调“除非由哲学家当统治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则国家是难以治理好的”。这种“哲学王”的思想是他理想国的支柱。
04 教育思想,培养哲人的途径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
他主张对3-6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玩游戏、听故事和童话。7岁以后,儿童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
对于20-30岁的学生,柏拉图主张进行长达10年的以数学为中心的数学教育,课程包括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和谐音学。他强调数学的重要性,认为数学能提升智能,增进才能。
05 学园创立,西方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了名垂千古的学园(Academy)。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固定学校,也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
学园的教学方式非同寻常,它更注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的独立研究。柏拉图热心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他说不应只向人们简单地灌输一堆知识,而应当让他们学会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深处,看到永恒的实在。
学园门口刻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的铭文,显示了柏拉图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关闭为止。
06 法律思想,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柏拉图晚年创作了《法律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法学著作,开创了西方法学的学术传统。与《理想国》相比,《法律篇》的思想发生了重要转变:从“人治”转向“法治”。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是哲学家,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又没有好的方法把统治者变成哲学家,则法治仍然比人治要好。
尽管法治理论是在柏拉图晚年提出,并且与后来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相比显得粗陋,但它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柏拉图是第一个阐述法律的社会功能、法律的至高无上、法治的必要性以及法治的各项措施的思想家。
07 著作影响,对话体的哲学经典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以对话体裁写成。以柏拉图的名义流传下来的有30多篇对话和13封信,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现在比较公认的有26篇对话为柏拉图所作。
这些作品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对话。早期对话有《申辩篇》、《克里托篇》等,阐述苏格拉底的观点;中期的对话包括《斐多篇》、《会饮篇》和《理想国》等,表达柏拉图自己的哲学观点;后期的对话包括《巴门尼德篇》、《智者篇》和《法律篇》等,发展了理念论和政治学说。
柏拉图的对话录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华丽,论证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深刻,达到了哲学与文学的高度统一。
08 历史地位,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与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也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几乎渗透到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有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
美国数学史家波耶评论说:“虽然柏拉图本人在数学研究方面没有特别杰出的学术成果,然而,他却是那个时代的数学活动的核心……他对数学的满腔热忱没有使他成为数学家,但却赢得了‘数学家的造就者’的美誉”。
公元前347年,80岁的柏拉图参加一位朋友的婚宴。
他悄悄地退到屋子的一个角落里,默默地坐了下来,当人们再看到他时,这位西方哲学的先驱已经静静地离开了尘世。

他的学园持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关闭。
他的理念论开启了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他的《理想国》和《法律篇》至今仍在政治哲学领域引发回响。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后来总结道:“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句话背后是对柏拉图的深深敬意,也是对其思想遗产的最好证明——他不追求思想的盲目追随,而是开启了西方哲学批判与反思的传统。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柏拉图简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