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忻州疾控动态】
一、消毒是什么?
消毒就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杀死或清除物体表面的病菌(细菌、病毒等),让它们不再危害我们的健康。比如用开水煮餐具、用酒精擦手机,都属于消毒。
二、为什么要消毒?
1. 预防疾病传播:病菌无处不在,消毒能减少环境中的病毒和细菌,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确保我们和家人的健康。
2. 守护家人安全:老人、小孩、免疫力弱的人更容易感染,定期消毒可以为他们提供额外的防护,如同为他们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3. 享受洁净生活:消毒不仅能让家居环境更加洁净,还能提升居住舒适度。在一个清新、整洁的家中,我们的心情自然会变得愉悦舒畅。
三、消毒原则:
-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不能一刀切。
- 根据场景选择合适方法(如物体表面、空气、医疗器械等)。
- 确保消毒剂浓度、作用时间符合要求,消毒工作要做到位,不能留死角,否则就是“半桶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 使用的消毒剂既要能杀灭病菌,又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防止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四、常用消毒技术
(一)物理消毒法
1. 紫外线消毒:
- 适用对象: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如医院、学校)。
- 方法:使用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照射时间≥30分钟,灯管高度1.8-2.2米,避免在有人的情况下进行消毒。
- 注意事项:定期清洁灯管,更换超过1000小时的老化灯管。
2. 热力消毒:
- 煮沸消毒:适用于餐具、织物、金属物品,煮沸15-30分钟。
- 高压蒸汽灭菌:用于医疗器械,121℃维持30分钟。
3. 等离子空气消毒(如APJD技术):
- 适用对象:公共场所、密闭空间。
- 方法:设备自动运行,15秒快速杀菌。
- 维护:每10-12个月更换滤网。
(二)化学消毒法
1. 含氯消毒剂:
- 适用场景:物体表面、地面、织物、垃圾处理(如冷链物流、医疗机构)。
- 配置方法:84消毒液,按说明书稀释(如500mg/L:1份84消毒液+99份水)。
- 注意事项:含氯消毒剂,一定要现用现配,不能超过24小时。尤其强调,戴手套操作,避免与洁厕灵混用,这会产生大量氯气,会中毒,消毒后通风;对金属有腐蚀性,需稀释使用。
2.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 适用对象:空气、物体表面,耐腐蚀物体表面、医疗器械。
- 方法: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腐蚀性强,需通风使用。
3. 酒精消毒:
- 适用对象:手部、皮肤及小件物品表面(如手机、钥匙),易燃且易挥发。
- 方法:酒精,即乙醇,65%~80%的乙醇作用1~5分钟,可有效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孢子等,但无法杀灭细菌芽孢,属于中效消毒剂。酒精不能大面积使用,不能用于火种、开关、插座等,有火灾隐患。
有的家里还会有医用的免洗消毒洗手液、碘酒、碘伏等,这也可以当消毒剂来使用,作用时间30秒以上。
(三)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擦拭:将蘸有消毒液的抹布或棉球仔细擦拭于物体表面,适用于桌面、门把手、手机等较小物体的表面消毒。
2.喷洒:利用喷雾器将消毒液均匀地洒在物体表面或空气中,适合用于房间、办公室等大面积的消毒。
3.浸泡: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浸泡于消毒液中,保持一段时间,以达成消毒效果,适用于衣物、玩具和餐具等。
4倾覆:选取适宜的消毒粉剂均匀撒于污染物之上,使其充分吸收,适用于处理呕吐物、腹泻物、体液和血液等污染物。
五、个人防护指南
科学消毒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措施,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
(一)消毒工作人员防护
1. 穿戴防护装备:防护服、口罩(N95或医用外科口罩)、手套、护目镜。
2. 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严格按消毒剂浓度、作用时间执行,避免过度消毒,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减少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3. 环境通风: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减少残留危害。
4. 废弃物处理:使用过的防护用品按医疗废物规范丢弃。
(二)普通公众防护
1. 家庭消毒
- 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如通风、煮沸餐具)。
- 快递、外卖:室外拆包装,用消毒湿巾擦拭表面,静置后洗手。
- 果蔬:清水冲洗,不建议用化学消毒剂。
2. 日常防护:
-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
- 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 避免过度消毒(如不向人体喷洒消毒剂)。
六、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误区纠正:
- 消毒剂浓度并非越高越好,按标准配置。
- 防病毒喷雾无效且危害健康。
- 酒精不可大面积喷洒,避免火灾风险。
安全提示:
- 消毒剂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
- 酒精远离火源。
- 配置消毒剂时戴手套、口罩,避免吸入或溅入眼睛。
注意事项:
- 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 消毒剂不要与其他化学产品同时使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危害。
- 遵循各类消毒剂的作用时间来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消毒效果的最佳呈现,切不可在使用消毒剂后立即将其擦拭掉。(前面的消毒技术已说明各自的作用时间)
- 为避免过度消毒,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计划,减少不必要操作,选用高效低毒环保的消毒剂产品,使用时严格遵循说明书控制浓度与用量。
消毒是防疫的重要环节,需遵循“适度、规范、安全”原则。正确选择方法、做好个人防护,既能有效切断病原体传播,又能避免对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让我们携手科学消毒,共同守护健康生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家里怎么消毒杀菌(如何科学消毒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