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好几种“白”,美国只认一种,这事你知道吗?你看电影《绿皮书》,有个场面特别逗:一警察盯着司机的身份证,嘴巴愣是没法念出那个意大利姓。这司机就只好解释:“我意大利人,这是我祖上的姓。”警察一拍脑袋,明白了,还给来了句:“原来是个white nigger!”这话听着刺耳,但在当时美国,这背后其实现实得很——在新大陆上,意大利人被归为“不正经的白人”。
说真的,你我早已经习惯了欧洲人不就是典型的白皮肤吗?阳光下亮晶晶的头发、蓝眼睛,标准白人形象。可一到了美国,情况就变得比咖啡还要复杂。为啥一个正正经经的意大利人,在美国竟然被划到白人队伍之外?你要是在公园里问一圈,八成听见的是:“说到底,人种有啥区别,肤色都是看得见的。”但美国人偏不按这个逻辑来,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审查标准,别光看外表,身份才要紧。
实话讲,在上个世纪之前,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人的日子并不好过。人家来了美国,满心希望,结果迎来的却常是叫不出名的歧视。有人说南欧那边阳光旺盛,皮肤的确显得深一些——但,这只是理由里的点缀罢了。真心话:美国人挑白人其实不看皮肤,看你身份、看你是不是核心圈“自己人”,甚至还得看你信啥主。
闲话一句,这里头最根本的差别,是谁先来美国。这帮子英国清教徒,从伦敦小镇上卷铺盖,勒紧裤腰带,横跨大西洋到了北美。他们成了这个新国家的“种子用户”:语言是英语,文艺是英语,连打牌吵架都带着英式腔调。美国的“重要事儿”,从音乐到体育再到科技、新闻,几乎都围着这个圈子转。
讲讲“正宗白人”这事,美国人喜欢用WASP这个词,其实就是英裔清教徒加德国、荷兰、瑞典这些日耳曼一支。清教徒的老照片里,全是一脸寡淡的老式样子。这种气质,带到美国,也是“白人正统”。英国德国这些地儿,才算是血统纯正的老白人。
不过,到了十九世纪,情况起了变化。爱尔兰人开始往美国奔,一走堆儿就是一群。这些人有着比英德人还白的皮肤,真不夸张,像奶油小伙子。但这没啥用。他们在美国刚落脚时,各种苦活累活都得自己干。被人笑话、被人歧视,皱巴巴的脸上全是岁月。你说他们不是白人,打死都没人信,可社会上却给他们贴了标签,自家人都不过来帮他们。
其实问题根子,还是宗教。美国清教徒多,爱尔兰天主教徒多。这两派关系,就像邻居门口撒水抢地盘,谁都不肯让步。那些南欧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来的,更是天主教徒。难怪,他们连爱尔兰人的日子都不如,常搞不好还要捱骂。你去查查美国总统,有天主教信仰的就拜登和肯尼迪俩。全美几十年两个人,可见这圈有多紧。
这些故事,老美不是故意装腔作势。就像街角卖热狗的大叔,每天说着“白人”“移民”的段子,实际上心里早就有了分界线。那些所谓的“浑血”,都是后来慢慢“漂白”的。到底什么是“白人”,更像是一个入圈密码,不是肤色那么简单。这里头有身份、有语言、有信仰、还有点银子。
不过,这事就像喝咖啡,第一口苦,慢慢越泡越柔。这几十年,异族裔移民潮汹涌进来。非洲裔、拉美裔、亚洲人渐渐挤满了城市。美国社会再牛的清教徒,人也赶不上人口红利,最后核心圈子越来越挤,怎么都得腾地方让新人进。于是,从一开始被骂“white nigger”的意大利人,逐渐也被“补录”进了白人类型。身份认同跟着时代走,今天你说意大利人人家打心眼里就是“白人”,谁再蹦出来说不是,恐怕要先被人嘲笑一番。
这事,听上去像段子,倒是人生真的模样。之前人说“白人就是白皮”,现在认定的“白人”,更多是历史、文化和现实磨出来的身份。你要是问我,那些被警察盘问、被邻居嫌弃的“老意大利”,心里到底怎么想?可能他们嘴上嬉皮笑脸,心里却早就明白,这世界归根结底,是谁说了算。不管皮肤下是什么颜色,能不能进圈子、谁请吃饭、谁提拔你,才是“白人”的密码。
有时候我想,要是那司机碰到现在的警察,恐怕直接一句“You’re white enough”就完事了。历史的轮子滚来滚去,被分进哪个队伍,也许早就有答案。但那一代人挤破头、冒着汗拼命想被认可,最后换来的身份,值不值得?谁说了算?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也可能根本没人会去细问。
这些身份,像是夜里摇摇晃晃的马路灯,亮了又暗。我们常笑着讲,种族是一锅大杂烩,其实每一块料,都是有人在苦熬。意大利人的故事,不过是锅里的一个回旋。历史这一碗汤,到底什么时候变得清亮?也许还远着呢——也许,永远不会。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哪些国家的人的眼睛是蓝色的?(为什么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意大利人在美国不被视为白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