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农村有不少孤独老人,他们的子女常年都在外地打工,好一点的身边会有孙子孙女的陪伴,他们日日思、夜夜盼,希望子女能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陪伴他们,但他们更知道子女的压力,子女也有子女的困难,所以每次在电话里都常说:家里一切都好,你们在外注意身体,不要挂念家里……即使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时刻被病魔缠身。
人世间最赚钱的买卖,莫过于为人子女。一声“爸爸”“妈妈”,便轻而易举地换来了两个人对你一生的细心呵护。且不说幼时勤换屎尿布,童年时代灯下悉心教导,青年时代日夜牵挂,也不说平日里嘘寒问暖,撒娇包容,就说父母一生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讨得一点糊口养命钱,便全数付与了子女,人世间,难道还有比为人父母更亏本的买卖了吗?
时光苒苒青春不再,转眼间父母已双鬓微白,看着父母一天天的苍老,许多有孝心的年轻人也想通过努力给父母的余晖添点温度与色彩,只是大多人会觉得无从孝顺起。大城市的老年人都有养老保险,农村的老人只要能动的,基本上是自食其力,父母不缺衣少食;加上儿女们正青春年少,或求学外地,或谋生在外,或成家立业,肩负更多的责任与压力,生活的烦恼与压力已无暇顾及。于是,很多人会一边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边把孝顺这件事儿压到思维的某个角落,只在某个不经意间才会想起。
孝顺难道就是提供衣食住行吗?尽孝难道就这么难吗?其实不然,父母都是善良的天使,一个眼神,一句暖语,一点点礼品,早已让他们开心不已。孝顺父母师长,礼敬三宝贤仁,不必四处祈求,至少可得四种福报:颜色端正、气力丰强、健康长寿、事业顺利等。孝为百善之首。不孝父母,拜佛无益。如果连对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照顾好,一切其他的善只能是伪善。
现在很多人只会跑到外面烧香拜佛,却不知道,在家佛就是父母啊!如果能将对佛菩萨的恭敬心,用在父母身上,那你的福报可就大了!
如果把父母扔在家里当“地”,把孩子惯得没有底线,孩子就难管了,因为孩子变成天了,天塌地陷嘛!所以,对父母好,其实是对自己好。堂上父母不孝顺,远处求佛有何用?要知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啊!
“孝”,是连接上下的通道,以祭祀通天,以传承通地,打开福报的源流,接通福缘慧根。力行孝道,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则接通福慧之脉,打开你的财富和幸福之道。孝道不圆满,人绝对不会圆满。佛家把一切众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这是把孝顺父母的心发扬光大,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佛陀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给我们的一个“孝”字,是学佛人必修之课程。古圣先贤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於是“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准。
就是说,经常对父母微笑,经常敬重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每天认认真真看着父母的眼睛,跟父母交谈几分钟--不嫌弃,不抱怨,想对父母发脾气时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他们就会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好脸色不用花钱去买,不用向谁去借,也不用交学费去学,更不需要什么力气。
老人就像一块有着肥沃土壤的田地,你在这块福田上洒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当你供养父母,撒下财富的种子时,未来必定收获财富大树;当你孝顺关爱父母时,等你老了,儿孙就会孝顺关爱您。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反作用力呢?因为父母为天,孝敬父母是天道,你对父母和老人的态度,就是对宇宙天地万物的态度。
这个世界,给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是宇宙法则。
朋友们,现在觉醒,为时不晚。趁老人们还健在,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趁假期亲人在一起,好好的孝敬父母长辈,放下手机、远离一些电子产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陪陪家人,
陪陪老人聊聊天,讲一讲你在外的趣事,听一听他们的家常话。不要总等着来日方长,老人们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条件允许就带上他们,让他们也了解一下外面的变化,如果不允许那就在家陪陪他们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么思布年潮风含思嘴嘘么的下怎的蒼范怎意课什加巧?意-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