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汤代春销(派))意歌什有处

思汤代春销(派))意歌什有处

admin 2025-07-30 测名打分 12 次浏览 0个评论

  

  

  烟笼寒水月笼沙

——透过风月烟云看杜牧

  文/ 王利群

  提起晚唐有“小杜”之称的著名诗人——杜牧,往往会把他与“风流才子”、“放荡不羁”联系在一起,实际情况到底是这样的吗?

  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曾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三州刺史,后官至中书舍人。杜牧乃名门望族之后,年轻得志。仕途中长期在江南为官,性情倜傥,经常出入风月场所,为此写下了不少风花雪月的艳词丽句,不妨来欣赏几首杜牧这方面的诗作,以及有关他的风流轶事。

  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杜牧在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儒幕中任职,牛很器重他的才能。杜牧是贵公子出身,喜好声色冶游,扬州又是个繁华之地,白天办完公务,晚上他就一个人出去乱逛。牛僧儒知道后,怕外面有人欺负他,可又不便劝阻,于是密派了一些士兵,换了便服暗中保护他,可杜牧始终不知道。大和九年,杜牧将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牛僧儒在饯行的宴席上对他说:你前程远大,我有些担心你不拘小节,甚至有伤身体。杜牧回答:我会注意检点的,不至于劳你忧念。牛僧儒笑了笑,命人搬出一个小匣,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所派兵士的密报。或写:“某夜,杜书记宴某家,无恙。”又或“某夜,杜书记过某家,无碍。”等等。杜牧这才明白牛对他的关心,流泪道谢。后来,杜牧回忆起扬州这段生活,有些悔意,写下了下面这首七绝: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此诗的意思是:当年我恍若落魄在江湖上携酒而行,每天在那细腰苗条的姑娘堆中厮混。扬州这几年真像是一场大梦,所得到的只是歌曲舞女们骂我为薄倖郎的名声。诗的第二句用了下列典故:楚国国王喜好细腰姑娘,于是宫女为了使腰变细故意少吃,甚至有饿死的。据说汉朝的皇后赵飞燕,身轻如燕,能在人托的金盘上跳舞。后来掌中轻指体态苗条轻盈的姑娘,楚腰就成了细腰的代名词。

  杜大诗人还有一件更奇葩的事呢。再看下面这首诗:

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这首诗大有来头。话说杜牧离开扬州牛僧儒幕府后,听说湖州(今浙江吴兴)风光秀丽,而且姑娘长得特别美,于是专程去游览。杜牧耐心玩了几天后对刺史说:湖州这地方名不副实,我要告辞了。刺史说:过几天将在江中举行龙舟赛会,届时全城的人都会出来看热闹,那时你再看看湖州的姑娘吧!到那一天,杜牧从早到晚,也没见到一个他看得上的。傍晚人将散时,他忽然见到一个妇女领了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姑娘标致极了,杜牧非常喜欢,想求亲可姑娘太小,于是和她母亲约定说:“我去长安后,当设法求任本州的最高地方长官刺史,你姑娘等我十年,如果过了十年我不来,那你姑娘可以嫁给别人。”同时送给姑娘母亲一箱绢作为聘礼,并且写了一张条子,说明自己十年内将来娶她,过时便可另嫁。

  杜牧之后多次改官,历任监察御史,左补阙,黄州(今湖北黄冈)、池州(今安徽贵池)、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然后又做了几年京官,才得到实践前言的机会,外放为湖州刺史,这时距他上次到湖州已十四年了。杜牧到任后很快就打听地那个姑娘的下落,得知已嫁人三年,并且生了两个小孩。姑娘的母亲带着女儿女婿,抱着小孩来见杜牧,拿出他当年写的十年为期的纸条。杜牧自认失信来迟了,于是赠给姑娘前面这首七绝《叹花》。

  诗的意思是:怨恨自己寻觅鲜花来迟了,前些年我曾见到她未开之时,如今经风一吹花已凋零落地,花谢后绿叶成荫,果实已结满枝头。实际上是以鲜花比喻那位姑娘,子满枝指她已有两三个孩子了。

  此外,杜才子还有一件更孟浪的事。杜牧到长安任监察御史不久,在当年七月到洛阳就任分司东都。一天,在洛阳闲居的李司徒大摆宴席,招待洛阳知名人士,应邀宾客很多。由于杜牧是监察官员过失的御史,因此不敢请他赴宴。杜牧听说李司徒家的歌舞非常著名,在洛阳要数第一,很想去欣赏。于是托人暗中捎信给李司徒,说杜想来。李不得已,只好请他赴宴。请帖送到时,杜正在对花饮酒,已经半醉,接请帖后立即赶到李家。当时宴会已开始,两边侍立着歌舞女郎上百人,不仅技艺精熟,而且都长得很美。杜牧仔细看了一遍,喝了三大杯酒后问李说:“听说有个叫紫云的,是谁呀?”李指给他看,杜注视了一会说:“真是名不虚传,应该把她送给我。”这话当时说得如此粗鲁无礼,可偏偏又出自杜牧这个著名才子和监察御史之口,惹得主人低头大笑,周围宾客与女郎们也都禁不住笑了起来。杜牧大约也感到自己醉后狂言欠妥,于是又喝了三大杯。站起来吟了下面这首七绝:

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宴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诗的意思是:华贵的厅堂正举行盛大宴会,是谁请了我这个分司东都的御史来。忽然说出了狂言使满座宾客大惊,连两边的女郎都回头注视我这无礼的客人。

  虽然杜牧有风流倜傥,甚至放荡不羁的一面,但若以此认为他是个一味好色猎艳,沉溺于温柔之乡的登徒子那就以偏概全,有失公允了。中国历来有文如其人之说,这始终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梁简文帝萧纲曾经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诗人杜牧却是立身与文章一并放荡。以杜牧而论,诗文优秀,性情洒脱,蕴藉风流。可是,他还有另外一副易被忽略的面孔——深沉而富有历史沧桑感的一面,其实这才是他为人所钦佩折服的主流。且来看杜牧的名篇《泊秦淮》:

思汤代春销(派))意歌什有处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晚唐时期内忧外患十分严重,民不聊生,但统治阶级更加荒淫腐朽。诗人杜牧感于时事,做了大量诗文,本篇即是其一。“后庭花”是南朝骄奢淫逸的陈后主所作,词风浮荡,直到被隋灭亡时仍在夜夜笙箫。诗人寒夜听乐的侧面,反映出的是伤时忧患的重大主题,不知亡国恨的不是歌女,而是寻欢作乐的官僚豪绅。该诗富于弦外之音,可谓意境深远。再来看他写的《赤壁》:

思汤代春销(派))意歌什有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输呢?杜牧的诗似乎在告诉我们,若非刮起东风这个偶然事件的话,历史可能会转向另外的轨迹。生在官宦世家的杜牧不仅好读兵书(曾作十三篇《孙子》注解)而且怀有强烈的用世之心。因此,当他在遗址中拾得铁戟碎片时,联想到数百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导致三国鼎立的战争,不禁感慨万千。该诗含蓄地透露出杜牧胸怀天下,想要建功立业的抱负。另一首《题乌江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该诗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一切皆有可能”的观点,理性而外,还给人激励雄起之感。

  杜牧还有大量的借古讽今之作。如《江南春》里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于明丽如画中潜藏着讽喻与警示。如《过华清宫绝句》中写到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及“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红尘、荔枝,一“上”一“下”,诗中强烈的反差,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沉迷于享乐,荒废朝政的情形,进行了讽刺与巧妙的抨击。

  而在我们所熟知的《阿房宫赋》里,杜牧用比喻、铺陈、夸张的手法,词采纷呈的章句,骈散结合,叙议、抒情相生的方式对秦与六国的覆灭做了探讨。“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篇23岁时的杰作就已证明他是一个心怀天下,高度关注历史与现实的人。

  杜牧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他还有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凄凉惆怅又清新优美的。全篇不用典故,不事雕琢,自然圆熟,早已家喻户晓。而另一首颇负盛名的《山行》也广为传诵。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该诗描写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远胜春光的秋意蕴含着由寒而暖的感触,蕴含着奋发向上的盎然生机。诗中末句形容深秋的枫叶极为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现代著名作家矛盾的一部长篇小说,题目就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据传杜牧这首诗,是他游览长沙岳麓山时所写。因此在岳麓山脚下,后人按此诗意建了一座“爱晚亭”,现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杜牧兼善诗、赋、古文,尤工七绝,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采章句为之兵卫。其作品诚如斯言,而其为人则更加天真率性,生动有趣也。

  

  作者介绍:

  王利群,笔名王器、文若白,教师,文学硕士。有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见于报刊及网络媒体,崇尚平实而优雅的文艺与生活。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思汤代春销(派))意歌什有处》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