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梦想才能起航。
“十二五”时期,全省检察机关始终保持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化严打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依法妥善办理了“瘦肉精”系列案、“天价过路费”案、义昌大桥爆炸案、“皇家一号”涉黄案、鲁山老年公寓大火案等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敏感案件。
全省检察机关积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从宽处理轻微犯罪。省检察院一份资料显示:“……探索推行非羁押诉讼,逮捕率由2011年的80.5%下降到2015年的73.4%,审前羁押率由2011年的57.9%下降到2015年的50.2%……”
同时,全省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推行分案起诉、快速办理、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制度,把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落到了实处。
此外,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检调对接、释法说理等制度,也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坚持“六个一起”深入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
全省检察机关坚持“六个一起”办案方针,即“老虎”“苍蝇”一起打,贪贿、渎职一起办,受贿、行贿一起查,赃款、逃犯一起追,力度、质效一起促,惩治、预防一起抓,办案工作力度、质量、效果持续提升。
2011年9月至2016年7月,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14567件20824人,年均保持在4200人左右。我省大要案办理、侦查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工作经验被最高检推广。
5年来,全省检察机关牢固树立“办好案件是政绩,结合办案搞好预防、减少犯罪是更大政绩”的理念,坚持惩防一体,更加主动地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148个县(市、区)已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全省检察机关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各级检察院共向党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交报告1768份。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共受理查询117万余次。在全国检察系统率先开展预防调查工作,发出检察建议2395件,促进有关单位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改进诉讼监督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过去的五年,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严格把关、积极把关,围绕非法证据排除、重死刑案件办理等重点工作、重点环节,牵头会签40份规范性文件,保证了批捕起诉质量和效果;深入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对23万余起案件逐案评查,对发现的问题逐项纠正。
坚持理性监督、质效优先,依法履行监督职责。5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220件、撤案3093件,不批捕68615人,追加逮捕8797人、追加起诉12094人,提出刑事抗诉2431件,提出民事行政抗诉3003件,受理刑事申诉7433件,依法作出赔偿决定573件。针对刑罚执行领域突出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久押不决案件、“减假暂”、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等专项检察。
建立对监督立案、监督撤案案件的后续督促和催办机制,建立健全方便群众举报、申诉、听取律师意见以及从新闻媒介中发现案件线索制度……
五年来,全省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诉讼监督工作的步履坚实铿锵。
瞄准“三化”目标打造“过硬”检察队伍
队伍建设关乎事业成败,关乎工作全局,是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把队伍建设作为事关检察事业全局的战略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不断提升检察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作风纪律。
“检察机关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检察队伍建设第一位,确保检察队伍对党、对人民、对宪法法律绝对忠诚。”蔡宁说。
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一直是河南检察机关最鲜明的特色。全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专项整治活动。
省检察院主动适应新形势对检察队伍建设的要求,瞄准“三化”目标,改革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培养选拔力度,广泛开展“学、赛、练”和创先争优活动。全省检察机关涌现出马俊欣、刘桂琴、毕冬云、唐胜国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目前,全省检察系统有省级检察业务专家70名、全国检察业务专家8名。全省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检察院已达20个,省级文明单位158个,22个基层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十三五’时期,河南检察人将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谱写新篇章。”蔡宁说。③6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义S是意意意天-寓-是怎數髫什字的意狼h什意-意思的意贿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